在明清两代,有许多长寿的百岁老人。明朝时期,社会逐渐安定,人们对养生之道的研究变得非常流行。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养生学专著,数量之多在历史上位居首位。现存大约300多种养生学著作中,明代的著作占到了三分之一[369bang.com]。因此,根据史书记载,这一时期的百岁老人数量也是历史上最多的。下面列举一些不同领域的长寿代表,以管窥豹[善世堂]。
在民间,海宁的章钏活到了102岁,被当时的人们誉为“人瑞”。还有传说中的潮州女诗人郭贞顺活了125岁,定海的俞敏德活了105岁,以及以“每餐能吃一斤肉”著称的吕师贤活了103岁等。至于地方志中记载的民间百岁老人,更是多如繁星,难以一一列举。
在道士中,据说青州的刘野夫活了145岁,扬州的杨汝贞晚年前往四川彭县修炼,去世时已经121岁。
文宫中,进士出身的林春泽104岁,他精于《礼经》,善于诗文,著有《人瑞翁集》。江阴人何澄,官至郡守,善于画梧、竹、蒲、石,也年及百岁。
武将中的孙毓,明太祖朱元璋时考中武举人,代其祖父守卫边疆14年,死时100岁。光州人龚来富,以军功当上锦衣卫指挥官,因劝阻明武宗不要出游而触怒了这位皇帝被杀,相传死时138岁。
清代,在文人学士中,知名的百岁寿星不多,但在民间亦不乏百岁老人。据清道光十三年《廉州府志》记载,仅合浦县百岁以上的寿星就有7人之多。据《苏州府志•杂记》载:”乾隆辛未南巡,有湖南老人汤二程来接驾,年140岁,……其曾孙随者皆发白萧然之翁也。”可见是一个长寿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