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父母保持一颗童心
革命前辈徐特立曾写道:“世间有老少年,亦有少年老。不落时代后,年老方为宝。”众所周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视力会下降,听力会减退,头发会变白,牙齿会脱落,脸上会出现皱纹。然而,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乐趣,我们的精神也会得到充实和愉悦。
随着年龄的增长,成熟的老人应该追求童年的乐趣,保持精神上的年轻。只要童心不老,我们就能快乐地忘记烦恼,不知老之将至,无形中延长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中老年人保持童心,不仅能够与儿童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还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轻松愉快,去除暮气,对保持年轻态有很大的帮助。
一个童心未泯的人,他的身上会充满活力,生活中充满快乐,他会有一个永远年轻的精神世界。追求童年的乐趣,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莎士比亚曾说过:“中老年人的第二次童年。”在中国,有句俗语:“老少相近。”过去为了讨吉利,人们常在大门上贴上“童言叟语无忌”的条幅,将老人和小孩联系在一起,因此就有了“老小”这个词。
童心是自我延年益寿的强心剂。
中老年人拥有童心,能够以年轻的心态看待复杂的世界,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也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理性境界。知足常乐,有益身心健康,有助于延年益寿。
当中老年人在紧张或闲暇的生活中遇到身心疾病或非心因性疾病时,乐观开朗的童心比十副良药更能缓解生理上的疲惫和痛苦。
童心的乐观开朗为中老年人的精神和身体带来了双重调节作用,尤其是在精神上可以双向调节紧张和闲暇,有利于调节脑细胞功能,调节中枢神经和改善血液循环,从而增强身心免疫力[善世堂]。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享年85岁,除了养生之道外,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一颗童心。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出,即使到了老年,他仍然和他的孙子们一起骑竹马游戏,可见他的童心之盛。
鲁迅先生曾经提醒我们:“要向孩子学习,孩子是值得尊敬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们想飞上天空,想潜入蚁穴……”鲁迅对儿童的理解和他那颗永不泯灭的童心,充分表现了出来。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老年人保持童心,无忧无虑,笑口常开,可以促进人体分泌多种有益的激素,如酶、乙酰胆碱等,这些物质可以将血管的收缩、血液的流量和流速、神经的兴奋和抑制等生命活动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童心是家庭和睦团结健康的凝固剂。
家庭深刻地影响着每个人的心理和生活。如果中老年人拥有童心,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不墨守成规,不固执己见,就更容易与子女进行思想上的沟通。
童心会使人变得亲切可爱,平易近人,从而缩小或消除代沟,家庭成员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心境,增加家庭的民主氛围,促进家庭的和睦,确保家庭的健康团结与巩固。可见,童心是家庭和睦团结健康的凝固剂。
童心是事业成功与社会发展的催化剂。
中老年人拥有童心,可以促进他们与年轻人建立广泛的联系,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广泛联系,使人际关系表现出融洽的形态,减少嫉妒、怨恨、冤屈、受辱等负面情绪,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团结,而社会的安定与团结是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
童心促使中老年人与年轻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中老年人可以用他们的经验和稳重的思考来帮助年轻人,平衡不同年龄段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使社会能够平稳又有弹性的发展。
另一方面,童心有使人保持好奇、探索精神和求知欲,促进中中老年人积极奋进,有助中老年朋友事业更加成功;培养业余爱好,怡情养性,缓解工作压力,更好地奉献社会;更助老年朋友退休后“闲不住”,从而勤于用脑学习及参加文体活动,充分发挥余热。
常忆童年事
中老年人随着岁月的递增与记忆力的衰减,新近的记忆易于淡化,而最为清晰的记忆往往是童年往事。因此,中老年人不妨经常追忆童年时代捉迷藏、放风筝或外出游玩等各种趣事,可以使童心再度萌发,心情舒畅而精神焕发。
多交童年友
老人喜欢小孩的言谈举止,喜欢和孩子一起嬉戏玩耍,而大智惹愚,大巧若拙,是让自己保持童心童趣的良方。中老年人会从小孩的神态和言谈举止中,一次又一次地重温童年的时光,使心灵感受到很大的快慰,从而对晚年生活产生一种珍惜感,珍惜这无限美好的“黄昏”,激发出积极向上的心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能使老人感到年轻,这样既能消除中老年人的心理压抑,又能驱散中老年人的烦恼,减少孤独和寂寞,增添兴
常读童年书
不要小看童话寓言的书的力量,虽然这种书故事简洁,但是却蕴含着这里和幽默,不会让人读之无趣。因此,中老年人经常阅读童话寓言,不仅可使自己捕捉到童年生活的兴趣,而且还能培养情操、充实生活,重新领悟曾经的认知中,一切疲劳和烦恼均在片言只语中消除,使中老年人在一乐一笑对生活充满信心,逐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从而有益于健康长寿。
多追求时尚
与时俱进,中老年人的童趣还表现在追求时尚上,比如搞点“老来俏”,化妆美容,赶赶新潮,上网聊天,来点黄昏恋补拍婚纱照,花前月下挽挽手吻吻脸,补上一个信物等等都十分有益于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多看童话
一个简单的童话和寓言往往极富哲理和幽默感。因此,中老年人经常阅读童话书,不仅可使自己捕捉到童年生活的乐趣,而且还能培养情感、充实生活,有兴趣时还可讲给孙子们听。一切疲劳和烦恼均在孙儿们的欢声笑语中消除干净,从而有益于健康长寿。
常存童乐
人到老年,往往会产生失落感、自卑感、孤独感,这些消极情绪对身体是极为有害的。常存童乐,中老年人要对生活充满信心,要知足常乐,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要想得开,始终保持乐观的情绪,以延缓老化的过程。
做个老顽童
童心常在,童心忘忧,童心益寿,童心伴人永远年轻,做一个乐观豁达、风趣幽默的老顽童。
在当代社会其实还是有人对此现象不习惯、不理解,认为这是一神“老不正经”。就包括一些年轻人。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建立保护老人的法规和机制,但与此同时,还应当大力倡导文明新风,重视孝道,人们不要看不惯富有童心、乐于童趣的“老小孩”。
一个人只要追求童趣,保持一颗童心,就能永葆青春活力。那我们就能让健康快乐的生活奏出多彩的乐章,这也是最好的养生之道。所以,当你的家庭中有对老顽童父母,不要烦恼,赶紧庆幸吧!这可是别人学都未必学的来的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