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显著的儿童腹泻秘方
儿童最常罹患哪些疾病?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腹泻竟然紧随肺炎和哮喘等呼吸道感染之后,成为儿童易患疾病的第二位。
腹泻在两岁以下的婴幼儿中更为常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尽管腹泻全年都可能发生,但夏秋季节更为频繁,有时甚至会引起流行。儿童的身体器官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尚未成熟,机体柔嫩,气血不足,脾胃虚弱,肾气未充,容易受到外邪或内湿的影响,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腹泻。小儿腹泻的典型症状包括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呈水样。
中医认为,虽然小儿腹泻主要病位在肠腑,但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通常从调理脾胃入手,恢复脾胃功能,使肠腑能够正常消化和吸收水分,排出废物。
在腹泻的急性期,可以给患儿食用石榴皮马齿苋粥:取新鲜石榴皮和马齿苋各50克,洗净后加入适量清水,煮沸30分钟,过滤掉药渣,再加入少量米继续煮成粥,加入油盐调味,分2至3次食用。治疗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腥辣的食物(此为两岁儿童的药量,应根据年龄调整用量)。
当患儿腹泻得到缓解但久泻不止时,我向家长们推荐一个简单的食疗方:使用山药100克、莲子肉100克、小米100克,将山药洗净切薄片,与小米一起用适量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成稀粥。此粥能够温胃健脾,适合腹泻病程较长的儿童。
另外,也可以给患儿饮用萝卜汤:把适量萝卜洗净后切碎,放在锅里加水煮烂;或者食用熟苹果泥:把苹果切成两半,放在锅里隔水蒸烂。这两种方法都具有健脾胃、补气血的功效,是慢性腹泻非常好的一种辅助食疗方法[善世堂]。
除了这些食疗的方法外,还可以给孩子贴敷脐部,使用的药物有吴茱萸3克、丁香1.5克、木香1.5克、苍术3克、肉桂3克、五倍子10克。将以上药物一起研磨成细末,均匀混合后,加适量食醋调成糊状,敷在脐部,以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隔两天换一次药。这些药物具有通风袪湿健脾、消除腹胀调节气血的功效,一般坚持用上3〜5贴就有明显效果。
人们常说,给孩子穿衣服要注意“三暖二凉”。所谓三暖,就是背暖、肚暖、足暖,这三暖都做到了,就可以减少孩子感冒机会,防止拉肚子,适应外界气候变化。二凉即头凉、胸凉,这二凉的作用是保证孩子神清气爽,气血循环顺畅。
我在这里想提醒每一位年轻父母,造成孩子疾病的原因有很多种,除了出现症状及早寻医问诊外,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还要多学习多请教,并且保持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这同样能够使孩子患病的机会大大减少。
米汤又叫作“米油”,是指用大米熬稀饭或做干饭时,凝聚在锅面上的一层粥油。许多人在熬煮过程中往往不重视米汤,将其倒掉,实际上这既不科学又浪费。米汤性味甘平,益气,润燥,能滋阴长力,其中有许多易被吸收的营养物质和矿物质。米汤能刺激胃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并对脂肪的吸收起到促进作用。它还能促使奶粉中的酪蛋白形成疏松而又柔软的小凝块,使之容易消化吸收,因此用米汤冲奶粉或给婴儿作辅助饮食都比较理想。米汤还有收敛作用,对治愈腹泻也很有好处,特别适用于肠胃功能较弱的婴幼儿,正好我们的老祖宗所言:“婴儿食米油,百日则肥白”。《本草纲目》里记录的很多药方,都是以米汤作为药捻子或药引子,需要用米汤送服。可见米汤确实是益处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