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日的脚步渐行渐远,积聚体内的阳气变得至关重要。冬季,气候严寒,万物凋零,是一年中阴气最为旺盛的时节。在养生之道中,人们注重顺应自然,遵循脏腑与季节的对应原则,因此,冬季养生的核心在于收藏阳气,保持阴阳平衡。
《黄帝内经》有云:“早卧晚起,待日光。”这告诉我们,在冬季,应早些休息,晚些起床,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中老年人在冬季养生时,应当特别注意。
在穿着方面,衣物与皮肤之间的温度应保持在32至33摄氏度之间,这样的穿着环境可以有效抵御外界寒冷对身体的侵袭。
脚部的保暖也不容忽视。由于脚部距离心脏较远,血液循环相对缓慢,容易感到寒冷[善世堂]。如果脚部受寒,会影响到内脏,引起身体不适。因此,中老年人尤其需要在冬季注意脚部的保暖,可以经常用热水泡脚。
冬季寒冷,因此在饮食上应以“藏热”为原则,适宜食用羊肉、狗肉、鹅肉、萝卜、核桃等温热性质的食物。同时,应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饮食原则,以帮助心阳的提升。在冬季,应避免食用那些黏硬、生冷的食物,因为它们会损害体内的阳气。
俗话说“食补不如气补”,生命在于运动,健康的身体需要通过运动来获得,而运动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因此,即使天气逐渐转冷,也应继续进行适当的锻炼,但在锻炼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在生活中,有很多适合中老年人做的运动,如倒走,打太极,慢跑,散步,球类运动,跳绳,滑水等。
同时,冬季昼短夜长,阳光微弱,因此,更应该增加室外活动的时间,以便更多的摄取补充阳关的照射。而且,在冷空气中活动,也可以增强神经调节机能,提高人的造血功能功能和身体抵抗力。
不过,在锻炼中也要注意不要太剧烈,要以身体能承受的程度为限,过度的运动不仅不会取得强身健体的功效,还有可能会使自己受伤。并且,若出太多汗,也会容易引起感冒。
最后,就是锻炼要选择一个好的天气,避免大风、大雾、雨雪等恶劣的天气中锻炼。
关于中老年人的精神调养,除了精神上的宁静以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心态。好的心态会给人带来好的身体,甚至可以避免和减轻一些疾病的发生。同时,在冬季还要预防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预防的最好方法就是要多晒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
所谓季节性情感失调症,就是指一些人在冬季容易发生的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并且年复一年的出现。所以,作为儿女,要多观察父母,以便在有异常的时候及时发现。而一旦发现症状,就应尽快想办法解决,以免加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