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防范秋季高温,进补需谨慎
随着立秋的到来,天气逐渐凉爽起来。然而,我们仍需警惕“秋老虎”的存在,不能掉以轻心。秋老虎指的是秋季依然炎热的天气。在这个时候,我们在保健进补和生活细节方面需要特别留意。立秋后,如何防范秋老虎和进补要讲究呢?
面对“秋老虎”的挑战,继续防暑降温
清热解暑的食物不应立刻从餐桌上消失。这类食物有助于防暑、止汗和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适量饮用绿豆汤、食用莲子粥、薄荷粥等是很有益的。多摄入新鲜水果蔬菜,既能满足身体所需营养,又可补充因排汗而流失的钾。
经过漫长的夏季,人体消耗较大,尤其是一些老年人,脾胃功能较弱。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度偏向寒凉,如西瓜、梨、黄瓜、葡萄等,性质寒凉,过多食用可能伤害脾胃,应适量减少。
饮食营养应加强,不应只追求清淡清热[善世堂]。到了立秋,适量食用肉类食品如鸭肉、泥鳅、鱼、猪瘦肉、海产品等,既可清热解暑,又可滋补,可放心食用。
立秋需防范“空调病”
立秋后,早晚气温变凉,不宜过度使用空调,尤其是夜间最好不开或仅开除湿模式。这样既可降温驱暑,又可预防“空调病”。在空调环境中,经常喝姜汤有助于防治“空调病”。
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等功效,可有效预防“空调病”。患有慢性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或胃肠功能较弱者,不宜过度使用空调[微信:yyds2488]。必要时避免直吹或将腹部盖好。
立秋是两季交替之际,人体变得更加敏感,有时无法自我调节适应从高温到凉爽的转变。因此,我们需要自我调节,使身体适应新的状态,预防潜在疾病。这样,就能度过一个健康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