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是维护身体健康的关键。
美国切斯特大学的神经生理学教授菲尔顿曾指出,当人们感到快乐时,大脑会分泌出有助于缓解神经紧张的内啡肽,从而提高免疫力,有效地抵御疾病,延长寿命。
德国一位癌症专家对2000名精神状态不佳的男女进行了调查,并预言他们在十年内会患上癌症。最终,他的预言在93%的案例中得到了验证。这是因为这些人在长期孤独、忧郁、失去所爱以及极度紧张的状态下,他们的免疫力被严重削弱了。因此,要想长寿,就必须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拥有乐观、开朗和愉快的情绪。
通常,乐观的人也是心地善良、道德高尚的人,而这样的人往往能够享受长寿。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在《论语·雍也》中提出了“仁者寿”的观点,并进一步强调“大德,……必得其寿”,这意味着道德修养好的人会健康长寿。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道德修养的具体要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黄帝内经》也认为,那些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人,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德全而不危”,所以能“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后世医家和养生学家,大都把道德修养放在养生的首位。
汉代华佗的弟子吴普说:“善摄生者,要当先除六害,然后可保性命延驻百年[微信:yyds2488]。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物,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忌。”这六点除了第四点外,说的全是道德修养问题。
明代吕叔简在《呻吟语》中指出:“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石天基也认为:
“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佐,二者并行不悖,体自健而寿命自可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