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能够使儿童更加聪明和健康
参与体育活动是儿童科学和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部分。一些家长常常认为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优异就足够了,对于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种教育观念是错误的。通过体育活动,儿童可以增强体能,提升速度,增加耐力、灵敏性和柔韧性,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体育活动不仅对儿童的身体有益,还能使他们的脑力更加充沛,提高学习效率。
提升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进行各种活动的基础素质。在中学时期,正是提升力量素质的最佳时期。因此,在这个时期,应该多进行伸展肢体、弹跳以及中小强度体力负荷的锻炼[善世堂]。到了16-17岁时,体力负荷可以增加到与成年人相当的水平,进行中等强度的负荷锻炼。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在青春发育后期,男女性别的差异变得明显,女生的肌肉力量较小,因此在鼓励孩子锻炼的同时,也要注意体育活动的负荷不宜过大,并且要注意发展肩部、背部、腹部肌肉以及骨盆韧带肌肉的力量。
提升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指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一定活动的能力,它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在中学时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和神经的灵活性较高,反应迅速,是提升速度素质的理想时期。因此,在13岁之前应该多参与乒乓球、游泳、短跑等动作频率高、反应速度快的体育活动。在13-14岁之后,可以适量安排长跑、游泳以及排球、篮球、足球等运动来提升速度素质。由于青少年体内的血红蛋白相对成年人来说还较低,心肺功能较弱,因此不宜进行长时间的紧张锻炼。
提升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中等强度肌肉活动的能力[微信:yyds2488]。许多体育活动项目,如长跑、游泳、自行车、篮球、足球等,都需要耐力素质作为基础。耐力素质的自然增长过程较长。女生在20岁左右达到高峰,男生则更晚一些。坚持锻炼,在20岁以后仍能提高耐力素质。由于青少年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不宜进行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
提高灵敏度和柔韧性。
灵敏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完成规定的复杂动作的能力,这一素质在13-14岁发展最快,到15-16岁时达到高峰。柔韧性是指扩大关节运动幅度的能力。青少年的骨骼含有较多的有机化介物,可塑性强,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好,伸展度好。只要有效地加强体育锻炼,发展潜力很大。
身体运动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方面的素质,这几个方面都必须得到发展。如果片面强调发展某一素质,可能引起身体运动素质的失调,甚至造成身体某些部位的畸形。另外,孩子锻炼还需要注意2个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身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还没发育完全,不能承受大负荷的运动量,尤其不能一次性进行大负荷运动。因此,只有按步骤有计划地增加运动量,才能正确提高运动能力,而不至于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369bang.com]
经常性原则。
坚持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身体会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有利于学习和生活。如果不能坚持经常锻炼,就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