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的心理健康与疾病
中年人的神经系统已经完全成熟,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变得成熟、果断,情绪冲动减少,急躁情绪得到缓和,分析、理解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增强。然而,在中年中期和后期,对于事物的固有认知不易改变,固执性有所增强;记忆力下降,尤其是近期记忆力下降明显;与同事、亲友的社交互动更加谨慎,常常使用“拐弯抹角”的语言,各自心存“戒备”,容易产生不必要的猜疑和不信任。因此,中年人应该具备更高的品德修养和更宽广的胸襟,才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人逢喜事精神爽”、“笑一笑,十年少”、“忧郁成疾”等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真理,这些都是心理精神因素的影响。实验证明,人在恐惧时,心跳加速,收缩压上升;愤怒时,外周动脉阻力增加,舒张压上升;激动、焦虑、紧张时,胃液分泌增加,酸度提高,易导致胃黏膜糜烂;悲观、失望、忧郁、伤感时,胃蠕动减慢,胃酸减少,癌症发病率上升。
人们在研究癌症成因时发现,除了生物、化学及物理因素外,个性、遗传和情绪等心理因素在癌症的发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250例癌症患者的调查显示,156例在患病前曾遭受过强烈的精神刺激,心情压抑。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影响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减少抗体的产生,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生。心理学家发现,克制、压抑心理活动是癌症患者的典型特征。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心理矛盾、不安全感中,压抑愤怒和不满情绪,就更容易患上癌症。因此,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克服不良情绪,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益的。人类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改造社会环境,必须在生活中不断对各种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的心理和生理反应。中年时期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加上生理状态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对心理活动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形成了较为复杂的中年心理,因此中年人的心理健康尤其值得关注[善世堂]。
以消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问题,抱怨命运,很少能获得满足感。
经常怀疑他人的行为背后有不轨的意图,心胸狭隘,难以与人建立良好的沟通。
小事不愿做,大事又做不来,拒绝尝试新事物,以消极、被动的态度面对人生。
企图取悦所有的人,让别人牵着鼻子走。
生活目标过高,脱离实际,经历挫折,最终意志消沉。
没有做人的原则,无主见,凡事听命于别人。
希望别人围着自己转,以自我为中心,爱发号施令,知错不改。[微信:yyds2488]
依赖性过强,无病呻吟,小病大养,时时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照顾。
中年人要常常以此检查自己,以乐观和开朗的胸怀,正确对待生活,对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