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蜡烛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微信:yyds2488]
在中国民间,有一个传统习俗叫做“蜡烛包”,指的是将新生儿的头部以外的身体部分用包被紧紧包裹起来。然而,许多育儿专家对这种做法提出了批评,他们认为“蜡烛包”对婴儿是一种限制,束缚了胸部的活动,可能影响呼吸。同时,腹部受到的压力会影响宝宝的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甚至可能导致吐奶。此外,这种捆绑方式也不利于四肢骨骼和肌肉的发展,可能会延缓宝宝动作技能的发育。
尽管如此,为什么还有许多妈妈继续使用这种传统的育儿方法呢?这说明“蜡烛包”在某种程度上是合理的。
首先,它能够满足保暖的需求。当宝宝离开恒温的母体环境,来到外界的寒冷环境中,如果不注意保暖,可能会导致体温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蜡烛包”成为了一种有效的保暖方式,特别是在没有空调等现代取暖设备的环境中。
其次,“蜡烛包”还具有一定的安全保护作用。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特别是神经髓鞘尚未形成,对外界的声音和摇动等刺激非常敏感,容易受到惊吓。通过将宝宝紧紧包裹,可以模拟母体中的环境,给予宝宝一种安全感,使他们能够更加安稳地入睡。
第三,“蜡烛包”可能更有利于母亲哺乳,因为新生儿的身体柔软,不能抬头,不易将新生儿抱起来,尤其是喂奶时,如果用“错烛包”将宝宝包起来,就能很轻易地解决这个问题。
可见,一味摈弃“蜡烛包”的做法也是不明智的,关键的是要将“蜡烛包”的捆扎方式加以改正。
妈妈要学会正确的打包技巧,千万不要将宝宝的手和脚强行拉直和捆绑,包裹时,应该让宝宝的双腿处于像青蛙腿样的自然姿势,外面再松松地裹上毛毯。新生儿是否采周包裹的方式,还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条件,如夏季炎热时就不一定要包裹,宝宝只需穿单衣裤即可。
可以购买或自制较宽松柔软棉质的婴儿睡袋。睡袋上应设有带斗篷式的帽子,睡袋下方有拉链开口,以便于更换尿布。睡觉时拉上拉链或搭扣,这样不容易蹬开,便于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