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五岁女儿非常内向,可能是因为我本人也有些内向,不善于言辞,总是感到不好意思与人交流。我发现女儿和我一样,性格腼腆。在她两三岁时,她的表现还算可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害羞变得越来越明显。在电梯里让她打招呼时,她的脸会涨得通红,眼睛偷偷地瞥向叔叔阿姨,身体却不断地往后缩,躲到我身后;在亲朋好友家,如果让她唱歌、跳舞或讲故事,她总是低头,紧张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偶尔和小区的小朋友一起玩,她也总是被动地听从其他小朋友的安排,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真的担心她将来如何适应社会,不知道该如何培养她[369bang.com]。
大多数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或遇到不太熟悉的人时,都会有些紧张和不安,并伴随着害羞的行为,这时父母不必过于着急。如果孩子因为犯了错误而感到害羞,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反应,有助于孩子的成长,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然而,有些孩子在不需要害羞的时候却表现出了害羞,尤其是在需要落落大方的时候,这样就错过了很多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害羞可能是天生的气质类型造成的,也可能是后天环境的影响。
在儿童早期,害羞孩子的个性往往是天生的,对新事物和新环境的过度敏感往往来自于遗传。事实上,害羞的孩子对他人和新环境都很感兴趣,经常留心观察别人的言行,只是他们内心的敏感和克制占了上风,掩盖了他们对参与生活实践的兴趣。孩子后天害羞的原因在于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新环境的经验没有得到锻炼和积累,缺乏自信,过于克制自己,因此自主性没有得到发展。
害羞胆小的孩子往往比较听话,做事也更谨慎,自我保护本能更强,这也让爸妈在安全问题上省心不少。这样的孩子在熟悉的环境里活泼可爱,可一到公开场合,他们常常表现拘谨,不会放松自己,难以享受集体活动的乐趣,长大后不容易融入社会。他们内心过于紧张,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常常阻碍了他们的积极参与。父母的急躁与催促更加深了孩子的退缩。羞怯的孩子需要大人额外的鼓励,父母需要帮助他们预演很多场景,让他们逐步走出自己的“安全壳”。除了耐心和周到的计划外,别无捷径可走,急躁和压力只会使状况变得更糟糕。
建议父母为孩子选择一个气氛较为开放的幼儿园和班级,并且经常与老师及孩子的同学及家长沟通。害羞的孩子在他适应并感觉良好的环境中会非常自如的,因此选择一个开放的班级很重要[微信:yyds2488]。在和老师不断沟通的过程中,要让老师更多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害羞特点,请老师多鼓励孩子,同时父母也要尽快熟悉孩子的好朋友和小伙伴,这样才能利于自己的孩子对小伙伴产生好感。[www.369bang.com]
对于害羞的孩子,父母要给他更多的时间和铺垫做心理准备。无论要参与哪一种场合,如果你的孩子事先已经有了心理准备,预先知道事情的很多细节,那么她内心的焦虑就会有所减退。比如,在父母同学聚会的前几天,父母可以多跟孩子讲一些从前跟同学在一起的趣事,孩子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会产生期待,在与大家聚会时,就会因熟悉而放松很多。
帮助孩子改变有点悲观的念头。孩子之所以有害羞胆怯的举止,常常是因为他脑子里早有一种自我否定的思维模式了,她很可能会想:“如果我张嘴叫阿姨,一定会说不好,可能声音会很小,阿姨听不见。”从而导致她缺少自信,因此,父母要尽力帮助孩子减少内心的自我否定和过多的自我批评,多给她一些正面的提示,可能比让她开口叫人更重要。比如你可以告诉孩子:“阿姨特别喜欢你,你的声音很好听,我知道你也喜欢她,如果你喊她,她会特别开心的。”对于害羞的孩子要循循善诱,点点滴滴地去感悟她细膩敏感却友好的内心,让她的性情更开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