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资卓越者,乃身心健全、德才兼备、谦和而愉悦之人。
自1853年起,霍耶斯特教授便着手研究“天才”之奥秘。经长期调查与测试,他得出结论:人脑功能实无差异,不论国籍、性别、年龄、种族。若必言有何不同,仅在于“常人”与“痴愚者”之别。
霍耶斯特教授特别强调:“就学习能力而言,每个孩子皆为天才。其能力在于能在短时间内记忆大量复杂词汇,并能在纷乱词汇中寻得线索,加以归类。或许许多人未曾亲身体验其难度,在短时间内记忆复杂语法形态,对许多成人而言颇具挑战,但对学习语言的幼儿而言却轻而易举。孩子的学习能力令人赞叹!”
对此,我本人亦能证明。
我并非生来即为天才,据父亲所述,我乃早产儿:不仅天生智力较同龄儿童发育迟缓,甚至村中众人皆视我为愚者。故在天赋上,我并无优势,与多数孩子相同,格拉彼茨牧师甚至认为我较其他孩子更为“平庸”。[369bang.com]
也许正是因为大家对我的印象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后来我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候,他们才会感到那么惊讶。于是对我的看法就直接走向一个极端,他们都认为我是一个天才,我所取得的这些成就都归功于我过人的天分。
父亲告诉我,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很多很多教授和学者对我进行各种各样的测试,有很多慕名前来邀请我们去做客的人,都对我的才能表示出惊叹和佩服。
我9岁考时入莱比锡大学,12岁发表了数学论文,并且被授予了哲学博士学位,14岁又被授予法学博士学位,并被聘为法学教授。
这些在知识领域取得的成就,让所有人开始关注我,他们都认为我就是一神童,从来没有人注意过我的教育方式。但是我明白,我之所以有现在的成绩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所以我非常感谢我的父亲。
虽然这些成就在別人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事,但是,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么不同。因为,在我童年时期很少听到过别人的赞扬和夸奖。父亲认为过多的赞扬和夸奖会让我产生骄做的情绪,养成自满的习惯就容易影响到我的前进,他总是不让别人当着我的面来赞扬我。虽然,这些都是父亲后来才告诉我的[微信:yyds2488]。所以,我也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和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我一直认为这是自然的。淸楚亊情的原由之后我终于理解到父亲当年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