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睡眠中的牙齿研磨及其处理建议
睡眠中的牙齿研磨,又称睡眠磨牙,是指在睡眠期间,特别是在睡眠的第二阶段,反复地进行牙齿磨动,发出令人不适的声音,从而影响到他人的睡眠。这种行为的特征是下颚肌肉的间歇性紧张收缩,伴随有规律的咀嚼动作。
除了尚未长出牙齿的婴幼儿外,睡眠磨牙可能发生在儿童和任何年龄段的成年人身上,是一种无意识的异常行为,通常本人并不知情,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根据研究统计,在不同年龄组中,睡眠磨牙的发生率通常在50%到70%之间。也有文献指出,与不磨牙的人相比,磨牙者有90%的磨牙行为发生在慢波睡眠的第二阶段,快波睡眠中的磨牙行为占6%。
患者在早晨起床后可能会感到面部酸痛、张口困难,严重磨牙会导致牙齿对冷、热、酸、甜等刺激变得敏感。甚至有些患者会出现牙龈出血、肿胀等牙周炎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头痛、睡眠质量差、情绪低落、心情抑郁等全身症状。研究显示,76%的磨牙者会出现其他肌肉反射性疼痛[www.369bang.com]。
目前,睡眠磨牙的确切原因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尤其是成年人:
1. 心理挫折因素。一些学者认为,磨牙是由心理紧张和其他心理压力引起的;还有人认为磨牙是心理挫折的表现,当人在潜意识中逃避压力时,可能在睡眠中出现磨牙行为;还有研究显示,焦虑状态与磨牙密切相关,磨牙者的悲观情绪远比正常人严重。因此,精神紧张、心理压抑、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都可能导致磨牙。
2. 中枢神经因素。实验表明,在入睡时通过人工诱导磨牙行为,磨牙后的睡眠深度比磨牙前要浅,这表明浅睡眠与磨牙有关。在浅睡眠时,中枢神经网状传出系统的神经兴奋性增加,导致咀嚼张力亢进而引起磨牙。
3. 梦的因素。有人认为磨牙与做梦有关,包括梦游、梦魇、梦呓,是大脑皮层部分区域活跃的结果,是一种与白天情绪有关的睡眠障碍。实验证明,大脑皮层某些部位的不正常兴奋可能是导致磨牙的一个重要因素。[善世堂]
4. 咬合因素。尽管关于上下牙齿咬合接触异常与磨牙的关系存在争议,但也不能完全否定。有些学者认为,在儿童咬合创伤、牙齿长出不全时,可能导致磨牙。成人的磨牙也可能因咬合不良引起。有调查发现,咬合不良的患者患磨牙症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治疗后磨牙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这表明咬合异常与磨牙有一定关系。
5. 其他因素。临床上还发现以下因素与磨牙有关:
① 肠道寄生虫感染,如儿童常见的蛔虫、蛲虫感染。
② 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③儿童咬手指甲、铅笔等不良习惯。
④营养缺乏。
⑤职业因素。研究发现,汽车驾驶司机都有磨牙习惯,这可能与紧张、疲劳有关。
⑥遗传因素。
(1)磨牙会影响周边同室的人不得安宁,而受到排斥,被认定是一个不受欢迎者,社会人际关系受到影响或常被嘲弄而产生自卑心理。
(2)有些人磨牙的现象,一晚可发生数十次或数百次,造成牙齿磨损,牙周破坏,牙齿松动及颞颚关节疼痛症。
(3)长期磨牙,会导致牙体组织大量丧失,咬合面明显宽广,严重者咬合垂直距离降低。
(4)造成牙周创伤、牙周膜间隙增宽、组织坏死、牙龈发炎。另外,咬合肌肉收缩愈强,牙根下沉愈多,牙周受力愈大,可引起牙周炎症。牙周组织对异常咬合的另一反应是牙槽骨的增生,在牙槽骨颊侧可见牙槽结节。
(5)研究发现76%的磨牙者伴有其他肌肉的反射性疼痛。
(6)如果磨牙发生在清醒时,常有心智上的缺陷。
(1)磨牙如果是由于情绪紧张,心理压力引起的,应从消除紧张,缓解心理压力源做起,对儿童可施以安慰治疗、心理疏导。
(2)如果磨牙造成牙齿严重受损,应找牙医制作牙套保护牙齿或由牙医施以矫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