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为“老顽童”[www.369bang.com]
赵老今年63岁,但他的孩子们发现他越来越缺乏理智,常常做出幼稚可笑的行为,让家人既无奈又好笑[微信:yyds2488]。他尤其嗜好美食,经常向孙子索要儿子买给孙子的零食和饼干,甚至有一次把孙子的零食全部吃光。他还喜欢看小人书和故事书,有时会无理取闹,与女儿或妻子发生争执。这些行为让子女们感到困扰。
随着年龄的增长,超过60岁的老年人中,有70%以上的人会因为精神老化而出现性格上的变化。有些人说话和行为显得幼稚,以自我为中心,争吃争喝;有些人则反应迟缓,喜欢刨根问底,稍不顺心就发脾气。这种现象被一些生理学家称为“第二次童年”,也就是俗称的“老顽童”。
为什么有些老人会变成“老顽童”呢?这是人体衰老的一种自然表现,主要是由于大脑结构和功能的退化。比如,脑细胞营养不足会导致脑体积缩小和脑神经纤维缩短。这种变化发生在额叶时,会导致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和行为幼稚;发生在颞叶时,则会导致语言能力下降、听力减退和视力下降。
从生理年龄上看,这些老人已经步入老年,但他们内心仍然觉得自己年轻,认为自己还能做很多事情,应该像孩子一样享受更多的快乐。
这些老人与那些承认自己已经衰老的老年人不一样,他们的脾气和性格随着年龄的变大反而越来越显得幼稚起来,时常表现出与实际的生理年岭不相称的语言和行为。如在自已的亲戚、朋友面前显得不拘小节、蛮不讲理;悄绪激动,得理不饶人;对生活中的事物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好奇心;常主动要求别人过多的照颐和关怀;总是要求有老伴或子女陪在身边;挑剔饮食,等等。
老人智力活动往往因人而异,有文化修养的人,好学上进的人,性格坚强的人,其智能活动的衰退一般很晚,很少出现“老小孩”现象。
为防止出现“老小孩”现象,中、老年人应注意用脑,并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
走向衰老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生命过程,步入老年阶段的人,身体各器官逐渐趋于老化,生理衰老的迹象开始明显起来。如果一个人从心理上开始衰老,那就意味着他已经“真正衰老”了。因此,有学者把心理衰老看成是通向死亡的“催化剂”。
因此,让自己拥有健康的心态,不仅可以提高老人们晚年生活的质量,而且还可延长老人们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