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有妙招
确实,现代男性在承受更大压力的同时,越来越难以摆脱对酒精的依赖。“举杯消愁愁更愁”、“借酒浇愁愁更愁”,这些说法愈发突显出健康与饮酒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有些人可能会想,即使我知道酒精对男性有害,但我又能怎么办呢?在商务宴席上,我应该跟别人说“宁可伤害感情,也不伤害精子”吗?还有人会说,喝酒伤肝,不喝酒伤心,面对这样的选择,只好选择伤肝了。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酒精对精子的伤害?或者提供一些保护措施?
王琦教授:
在中国,有一种不成文的习俗,那就是任何问题只要上了酒桌,就解决了一半。这确实是一种酒文化的“负面生态”。我个人是坚决不喝酒的。如果应酬不可避免,我们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解酒准备,最好贯穿饮酒前、中、后整个过程,可以说是防酒、解酒、醒酒三部曲。
第一步,挡酒。在参加酒宴之前,先吃点东西。空腹饮酒最伤身,因为胃是直接面对酒精的第一道防线,直接吸收酒精入血。白酒、白干这些烈酒尤其厉害,我们的胃黏膜、肠黏膜,即使是有点“油水”也会被酒给“化”了[www.369bang.com]!所以,先给胃肠垫个底,这很重要。吃什么好呢?就吃有“油水”的,我们喝的酒都是粮食发酵出来的,黑蚁酒、药酒都是在谷物酒的基础上泡了药材,酒一进肚肠,米面、馒头、青菜,或者水果,都是强挡不住的,应该吃高蛋白食物,特别是动物蛋白,像鸡蛋、牛奶、肉干。
蛋、奶、肉能和酒精对抵,发生中和反应,减少身体对酒精的吸收,也减少酒精对我们身体的“消化”。注意不要吃腌制熏烤的食物来抵酒,这些食物里有大量色素与亚硝胺,融在酒里被身体大量吸收,不仅伤肝,而且坏口唇、胃肠道黏膜,甚至诱发癌症。
第二步是解酒。我们流传的小方法、小窍门很多,都说是解酒,但效果不同,有的只是让你不感觉到醉、晕,有的则能降低酒精对身体的伤害。从健康的角度来讲,当然取后一种方法。酒精进来了,我们应对它的大原则就是“散”,及时地、尽量地送走!
滑性热、爱冒头,有句诗说“醉时红脸舞时腰”,形容酒上脸,起了红晕,很美,说白了,酒呢,爱往头面、往外走,“酒气冲天”、“浑身酒气”,酒从五官、从毛孔,也就是全身的孔窍往外跑,我们就要顺水推舟把它送出去。边喝酒边放松让酒冒出去,别吃那些有“收敛”作用的食物,比如酸的、发涩的食物,就不要吃了。吃多了这些东西,酒就被扣留在身体里了。
酸还入肝,主动把酒精往肝上引[369bang.com]!所以,酸辣的东西要少吃。不要喝茶,茶碱也是收敛的。很多人喜欢掺着果汁喝酒,以为把酒兑稀了,喝了没事,恰恰相反,糖水会把酒滞留下来。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多喝几杯热水、温水,热水利尿,也是解酒的方法,千万不能喝凉水。
话说回来,酒桌上饮酒一定要适可而止,不是说吃点东西和酒中和了就行,这中和的后果你还没了解呢!中和不是“正负得零”,会生成新物质的!长期这么“酒加肉”,一方面不知不觉多吃了很多肉,热量太高,身体用不去;另一方面会埋下“湿热体质”的隐患,肥胖、三高、糖尿病大多是由这个体质滋生出来的。
大量的酒喝完以后,头晕,头痛,呕吐,需要及时醒酒。醒酒的原则和防酒、解酒不同,不是“消”、“散”,而是“利”,清利酒肉在体内嘭成的“湿热”,安抚经历一场“酒战”的五脏六腑。“散”的方向是往头面、往毛孔去,所以喝酒以后出点微汗还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利,就要往下了,先把身体里的宿酒搜罗到一块儿,再集中从小便和大便中排解。这就需要酸性,收敛的食物了,可以泡点新鲜的桔皮水喝,不要放糖,如果有白萝卜,煮汤喝下见效很快,这就算是外排酒毒了。如果想让身体感觉再舒服一点,可以在睡前喝杯淡蜂蜜水。
酒肉已经把肠胃冲击了一轮,接下来的几天应当清淡饮食,休养肠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