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腹泻的原因与分析方法
婴儿腹泻通常由生理性稀便、不当喂养、食物过敏、感冒受凉、病毒或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每个婴儿腹泻的原因可能不同,因此治疗方法也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新手妈妈在发现婴儿腹泻时,应先了解各种症状,分析原因,然后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婴儿腹泻原因与防治方法分析
1. 细菌性痢疾
婴儿腹泻的一个常见原因是细菌性痢疾,这通常发生在细菌活跃时。症状包括腹痛、高烧(可达39℃或更高)、频繁腹泻、脓血便,以及腹泻前的阵发性腹痛和肚子“咕噜”声增多。由于腹泻频繁,婴儿可能会出现电解质紊乱、脱水、皮肤弹性差和全身无力。
细菌性痢疾的注意事项
防治细菌性痢疾的方法相对简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保持手部卫生,做饭前和接触肉类、蛋类后要洗手,避免留长指甲,不戴戒指或手表洗手。其次,食物要现做现吃,避免食用剩饭剩菜,因为它们营养价值降低,且更容易滋生细菌。最后,对婴儿的奶瓶、碗、勺等餐具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确保无水残留,以防止细菌繁殖。同时,不要因为腹泻而停止婴儿进食,应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条汤、米粥等,并确保婴儿摄入足够的水分或口服补液盐,严重脱水时需进行输液治疗。
2. 腹部受凉
许多婴儿因腹部受凉而出现腹泻。例如,睡觉时踢被子或白天玩耍时腹部暴露在外,都可能导致腹部受凉。腹部受凉会刺激肠管平滑肌,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并增加排便次数,大便呈稀烂状,从而引起腹泻。
腹部受凉宝宝的预防要注意,不要给宝宝穿“露脐装”,内衣不可过小,最好上衣能塞入裤子内,保证肚子不会受凉。平时让宝宝穿着睡衣入睡。半夜醒来时看看宝宝是否盖好被子。腹部受凉的宝宝要注意保持腹部温暖,可多穿一件衣服,或用热水袋压在腹部。
腹部受凉的注意事项
腹部受凉的宝宝,妈妈们要在腹泻时保护好小屁屁,由于宝宝腹泻时排便次数增加了许多,所以会不断地污染小屁屁,而且腹泻时排出的粪便对皮肤刺激较大,通常腹泻的宝宝都会出现屁屁疼。因此,宝宝每次排便后都要用温水清洗小屁屁,擦干后涂抹一些护臀膏。
腹部受凉的宝宝还要注意观察记录,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性状、颜色及量的变化,为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还要注意观察病情,如果宝宝在家治疗护理期间病情不见好转,出现水样便次数频繁、口渴明显、双眼凹陷、尿量明显减少等脱水表现及高热等症状,应带宝宝到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3: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的宝宝也是非常容易出现腹泻的,这个要注意,乳制品中的糖类主要是乳糖,其消化是靠乳糖消化酵素,缺少这种酵素就无法消化乳糖。有些宝宝断奶后,不再吃奶和奶制品,由于长期“废用”,乳糖酶活性便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最终成为乳糖酶缺乏。或者由于宝宝腹泻,损伤了肠粘膜细胞,使之分泌乳糖酶的能力下降,这就是平时所说的“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如果饮用乳类便可产生腹泻、腹胀等症状,总称为乳糖不耐症。另外,还有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是指从婴儿出生即无乳糖酶。无论饮用母乳、牛乳均可导致明显的腹泻。
乳糖不耐受的预防措施,妈妈们要注意给宝宝配合谷物同吃,乳糖不耐受的宝宝空腹喝奶会有较重症状,但和其它食物同时吃,乳糖浓度可能在特定环境中得到“稀释”。胃肠中的乳糜作用可提高乳糖吸收率。如喝奶前吃些饼干、面包会减少排气和不舒服感觉。
乳糖不耐受宝宝要少量多次,即使乳糖酶缺乏的宝宝,也可耐受少量乳类(30-50毫升),不会出现不耐受的症状。所以,妈妈给宝宝哺乳,也可采取少量多次食用的方法,一次食用量不超过50毫升为宜。每天多喝几次,仍可达到建议的奶量。而且久而久之,宝宝肠道中的乳糖酶也会逐渐增多(医学上称为“酶的诱导作用”),宝宝即可减轻乳糖不耐受的反应,或避免乳糖不耐受症状的出现。
乳糖不耐受的宝宝还可以喝酸奶预防腹泻,酸奶是加入一定量的乳酸杆菌经发酵后生成的,发酵过程使得原奶中20%-30%的乳糖分解,蛋白质和脂肪也分解成为小的组分,使其更易消化吸收,所以喝酸奶可避免不适症状的发生。因乳糖不耐受而引起的腹泻,一般不严重,只要不再吃乳制品,一天后就可好转。先天性的可选用特制的无乳糖配方奶粉。
以上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宝宝在日常中腹泻的原因和一些注意事项和防治措施[善世堂]。对于宝宝来说,出现腹泻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细菌性痢疾,也可能是腹部受凉导致的,或者是乳糖不耐受导致的。因此,在日常中,如果新妈妈发现宝宝有腹泻的情况,一定要注意日常的饮食和病情的观察,如果比较严重,是需要及时就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