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我有所畏惧,与我们之间的关系并不亲密
我是一位母亲,我的女儿今年五岁。在怀孕期间,我阅读了大量关于儿童教育和心理学的书籍,深切地感受到了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在日常生活中,我对待家务和工作都极为认真负责,因此我决定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绝不能掉以轻心。
自孩子出生以来,她主要由我来照顾,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学习,我都投入了大量的心血[369bang.com]。孩子很听从我的话,可能是因为我在管教孩子时有些严格。相比之下,孩子与她的父亲和姥姥的关系更为亲密,对我则显得不那么亲近。
然而,我并不认同她父亲和姥姥宠溺孩子的做法。孩子对他们的话往往不予理会。例如,早晨起床时,无论父亲如何哄劝,孩子都磨磨蹭蹭不愿起床,但只要我一走进房间,她就会立刻起床穿衣。有一次,我在卫生间挤牙膏时,顺手也给她挤了一些,她却突然哭了起来,边哭边责怪我挤得太多。
对此,我感到非常生气,于是去找她的父亲理论,但他却反过来责怪我,认为我对孩子太过严厉,导致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变得脆弱,无法承受一点小事。但我怎么能对孩子的无规矩和无礼视而不见呢?在这个时候,我怎么能不加以管教呢?不教育她不是在害她吗?因为我和她父亲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的严格与宽松之争,我们经常发生争吵,这使得孩子更加不听话,被宠得失去了规矩。
我感到非常忧虑,尽管工作繁忙,我也不愿意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担心如果将她交给她的父亲和老人,会对她造成不良影响。原本一直自信满满的我,现在感到有些困惑,难道我对孩子严格一些的做法不对吗?像她父亲和姥姥那样宠溺孩子就能教育好孩子吗?
可以感受到这位母亲非常理性和果断,能够克制和约束自己,有着做人做事的标准和原则,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有着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愿意毫无原则地完全顺应孩子的要求,哄他们开心。严格是爱,宽松是害,这句中国老话确实很有道理,这位母亲真的很值得尊敬。
然而,不知这位母亲感受到没有,成年人、儿童、老人的生活规则都是不同的。成年人的做事规则就是理性、效率、规则,只要是对的,一定要坚持,不对的,马上改,没有通融;儿童的规则是快乐为主,怎么痛快怎么做,当时直觉上有什么需求就说出来;而老年人则是怕不安全,只要是安全的,就是可以包容的。老人与孩子更接近,所以这位母亲才会感觉到自己是对的,却不被家人理解。如果只以成年人的规则与孩子相处,孩子是难以理解你的规则的,很难配合你。
感觉这位母亲在教育孩子并且与孩子交往过程中,似乎主要是成人对孩子、从上到下的教育和引导多一些,强调让孩子遵守规矩,却缺少与孩子进行平等地相互探索与交流。
要知道,爸爸妈妈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伴侣,孩子一生中有许多人来到他的生命中,爸爸妈妈是孩子早年最亲密的伴侣,一起分享生活的感受,分享生命的体验。在家庭中,如果都是母亲在规定孩子的成长方向,给予孩子指导,帮助孩子长大,这种家长式的教育方式仍然停留在我们多子女的那个年代,不太适合现在这个时代的孩子们了。
这个时代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没有贴心的伴侣,经常会感到很孤独,很需要有人能走进他们的内心,哪怕与他一起犯错误一起受惩罚,他也觉得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是有人陪伴的,而爸爸和姥姥就做到了这一点。[微信:yyds2488]
孩子在年幼时生理和心理都比较脆弱,他们的视神经、听神经和安全感、对人的信任感都在发育,他们更喜欢看到平和的脸,听到亲切的声音,尤其是妈妈,应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最温暖的依靠和港湾,所以如果你严厉些的时候孩子就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排斥。可所有的孩子都深爱爸爸妈妈,他们心中最柔软的位置始终给你留着。
建议母亲多注意与孩子平等友好地相处,除引导孩子遵守规矩以外,给孩子一段成长成熟的时间,孩子早晚会懂事会长大的。
同时,平时管教孩子时,建议母亲把握一下严厉的度,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尤其是说重话的时候,一定要重话轻声说,看着孩子的眼睛,非常诚恳而坚定地与孩子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