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急躁
您好,我是一位父亲,我的五岁儿子是个相对懂事的孩子,给我的印象是比同龄人更热情,喜欢与人交往,非常渴望建立友谊,并且自尊心很强。然而,他性格急躁,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对任何事情都要求做到最好,他不会和小朋友争抢,但有时会对我表现出急切。我的性格也很急,经常在他不听话时对他发火,这在孩子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我对此深感后悔。现在我发现孩子的急躁性格可能受我影响,有时他会在别人面前做出让我尴尬的事情,这让我非常生气。过去,我还因为他在商场哭闹要玩具而打过他,现在回想起来,我感到非常后悔,不知道这对他是否有不良影响。实际上,我们经常进行语言交流,当时他似乎很听话,但之后就会忘记。请问专家,我应该如何更好地了解儿子的内心世界,与他进行沟通?在未来的生活中,作为父亲的我应该注意些什么?谢谢!
这位父亲能够认识到并欣赏儿子的优点,渴望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并且能够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个性习惯,还能将儿子的行为与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比较和反思,这些都是非常值得称赞的。相信有这样的父亲培养,孩子一定会非常出色。
在幼儿阶段,孩子的情绪非常不稳定,他们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和他人情绪的影响。一个新的环境、一个未见过的玩具都可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果不能得到满足,他们就会感到非常焦虑。虽然大人有时会禁止孩子接触某些玩具,但孩子很快就会忘记。
此外,幼儿的情绪也很容易受到周围最亲近的父母的情绪影响。父母平静,孩子也能相对平静;父母焦虑,孩子就会更加焦虑。有时幼儿园里一个孩子哭了,其他孩子也会莫名其妙地跟着哭起来。他们不善于控制或调节自己的情绪,有时为了得不到想要的玩具而哭闹,一旦得到又会立刻笑起来。他们也很容易冲动,情绪外露,因为他们的内在抑制力和控制力较弱,言语表达能力也不完善,因此当外界事物和情境刺激他们时,情绪就会爆发,常常从平静的一端迅速转向执拗而激烈的另一端。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情绪容易波动,极不稳定。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耐心的引导和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慢慢增强,调控情绪的能力逐渐增强,情绪易变、易冲动、易外露、易受感染这些情绪特征就会逐渐减少,情绪的控制力、稳定性也会随之提高。
要想调控好孩子的情绪,父亲就要首先调控自己的情绪,情绪急躁时教育孩子的效果更不好。建议父亲可以把从前的一些亲子交往的事情认真总结一下,下次再遇到同类事情时,一定不能急,更不能打孩子,先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一点是最重要的,通常来说,我们家长都需要直接的教养方法,或如何能管住孩子的脾气。但是,行为和情绪主要是人的意念来控制的,父母必须要不断地监控自己的意念,才能看得住自己的行为和情绪,静下来,父母才能听得见孩子的心里话,孩子也才能听得懂父亲的心里话,懂得父亲的关爱。
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父母要用眼神诚恳而专注地看着他,一字一顿地告诉他规矩是什么,比如“家里的小汽车已经很多很多了,这次先买书,就这样定了”。父母说得越清楚,孩子听得越清楚,否则,声色焦虑地跟孩子说上十多遍,孩子也不想听。另外,在告诉他相应规矩的时候夹杂着责备与数落,比如“你怎么那么不听话呢,我都说过多少遍了”及“再把我惹急了我要发火了”等等,都是不必要的,只能使得孩子更焦虑。他应该记得曾经答应过遵守规矩,如果孩子还是不听,就沉默而坚定地摇头示意他不许违反规矩,如果他继续任性,就抱着他离开产生错误的场所,或转身不再理睬他。只要做父亲的坚定而不急躁,孩子就自然慢慢能安心下来,更有尊严。
在孩子急躁之前,父母要细微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感到孩子情绪低落了,就提前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真正的想法[369bang.com]。情绪低落是情绪爆发的前兆,所以一定要帮助孩子及时疏导心中的不满,父母也可以摸摸孩子的头,拍拍他的后背,一来安抚,二来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对于容易急躁容易焦虑的孩子,一定要温和柔韧,慎用惩罚,过于严厉的惩罚只能使孩子更加沮丧,很有挫败感,不利于孩子健康情绪的发展,所以激烈的惩罚手段最好不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