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营养问题:肥胖症
肥胖症是一种与营养失衡相关的疾病,常被称为“富贵病”。以往这类问题多出现在发达国家,但近年来,我国儿童肥胖现象也日益增多,并有持续上升的趋势。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小学生肥胖率已达到5%至6%,肥胖问题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一大因素。
肥胖儿童的动作不够灵活,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
肥胖还会增加心脏和肺部的负担,导致心跳加快,脂肪压迫胸壁,减少肺部的换气量。
血脂的升高可能引发成年后的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
血糖耐受性下降,血浆胰岛素水平升高,这些都是潜在的糖尿病风险因素。
随着体重的增加,儿童的身高增长提前,骨龄超出正常儿童1至2年,青春期也提前到来,但最终身高可能会低于正常儿童。
心理障碍也是肥胖儿童面临的问题。肥胖有时会成为同学间嘲笑的话题,因此肥胖儿童往往不喜欢参与集体活动,不愿与人交往,容易变得孤僻,长期下去可能会发展成抑郁症。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含量过多,超出了正常水平。
体内过多的脂肪堆积会导致体重过重。如果体重增加是由于肌肉量的增加(如运动员),则不能称为肥胖。最理想的评判肥胖的标准是根据体内脂肪含量,但实际测量人体脂肪含量较为困难。由于儿童肌肉不如成人发达,通常使用体重作为评判标准,这也是最简单的方法。
评判儿童是否肥胖的具体方法是:
通过计算体重(以千克为单位)除以身高(以米为单位)的平方得到的BMI(身体质量指数)。
轻度肥胖——当体质指数为25〜29.9为I度肥胖。
中度肥胖——当体质指数为30〜39.9者为II度肥胖。
高度肥胖——当体质指数为40以上者为严重肥胖。
有些孩子吃的并不多,活动量也不少,却比较胖。反之有些儿童食欲很好,营养供给充足,但却比较瘦。肥胖受很多因素综合影响。
饮食热量摄入过多
儿童如活动量少,则热量的摄入往往会多于消耗,剩余的热量则转化为脂肪,沉积在体内导致肥胖。此外,一些儿童喜欢吃甜食和高脂肪食物,这都能产生大量的热能,促使肥胖发生。大量的调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里,瘦的儿童有90%的时间在不停地活动,而胖孩子只有50%的时间在活动。一般由于活动少而引起的肥胖大多是轻、中度肥胖。
遗传
遗传是肥胖形成的内在因素。
国外的研究表明,父母都肥胖,其子女长胖的可能性为75%;父母一方肥胖,其子女发胖的可能性为50%。遗传一方面是体型的遗传,另一方面是身体酶活性的遗传[369bang.com]。身体的碳水化矿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转变成热量的过程中,需要很多酶参与。不同的人酶活性是不一样的。胖人脂肪形成的速度比一般人要快,其基础代谢率低,能量利用率高[369bang.com]。也就是说胖人只需很少的热量就能满足身体的一般需要。这是一些人吃得不多却仍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父母肥胖的儿童更应及早注意饮食,增加体力活动。
内分泌异常
内分泌功能异常是少数儿童肥胖的原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引起的“秸兴氏”综合症等,肥胖就是其临床表现之一。激素服用过多,也会导致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