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成长发育特征
儿童在6岁或7岁到12岁之间进入学龄阶段,也被称为童年期。在这个阶段的儿童与学龄前(从出生到6岁)的幼儿相比,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有显著的不同,与成年人之间的差异也同样显著。
小学生的骨骼与成年人的骨骼相比,含有更多的有机物质,而无机盐(矿物质)的含量较少,因此他们的骨骼弹性大,硬度小,不易折断但容易弯曲变形。小学生正处于换牙的关键时期,恒牙的萌出和乳牙的脱落大约从6岁左右开始,平均每年更换4颗牙齿,恒牙全部长齐大约在18到25岁之间。牙齿的钙化过程往往早于萌出时间。因此,及时补充钙质和优质蛋白质对于小学生骨骼和牙齿的发育至关重要。9岁是儿童患蛀牙的高峰期,之后随着乳牙的逐渐脱落,患蛀牙的风险会逐渐降低。因此,学龄期是预防蛀牙的关键时期。
儿童的肌肉组织含水分多,蛋白质、脂肪、糖原和无机盐含量少,能量贮备少,所以容易疲劳。由于儿童新陈代谢旺盛,如果供氧充足,疲劳后恢复也较快[微信:yyds2488]。
儿童年龄越小,心肌纤维弹性越大。儿童在12岁时,已具备成年人动脉的构造。心脏活动受神经调节,支配心脏的神经纤维在10岁左右才发育完成[微信:yyds2488]。因此小学生脉搏节奏不规律,心脏收缩力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