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睡眠障碍及应对策略
儿童的睡眠问题与成人有所不同,成人失眠可能引发焦虑、抑郁或恐惧等心理问题,并降低精神活动效率,这些在儿童中相对较少见。然而,儿童失眠同样会表现出与成人相似的症状,如睡眠质量不佳、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困难,以及其他继发性失眠症状,如难以入睡、睡眠浅、多梦易醒、早醒、醒后不适、疲劳或白天困倦、嗜睡等。
通常情况下,3岁以下的儿童可能会表现出抗拒上床、睡眠不专注和夜间醒来。在6至10岁的儿童中,有28.5%的儿童会出现入睡困难。
1. 社会心理因素。家庭矛盾、父母不和、意外生活事件、学校人际关系不佳、学习成绩不佳以及考试焦虑等,都可能导致儿童心理紧张、焦虑和恐惧。
2. 不良的睡眠习惯。儿童入睡困难往往与家长的抚养方式有关,例如抱着孩子直到他们入睡再放下,或者与孩子同睡(陪睡)等。研究表明,儿童入睡困难与不安全依恋之间存在明显关联。
3. 习惯性失眠。由于儿童的发育和认知原因,他们对睡眠可能产生恐惧心理,这可以引起和加剧失眠,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制约反应”[www.369bang.com]。例如,有些儿童害怕黑暗,有些害怕睡眠时做噩梦,还有些儿童将“睡眠”与“死亡”混为一谈,认为睡着就意味着死亡。
4. 环境因素。天气变化、睡眠环境中的噪音、光线过亮、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太大、床铺不适、更换床铺和搬家等都会影响儿童的睡眠。
5[369bang.com]. 睡眠节律紊乱。夜间学习时间过长,或者沉迷于游戏、看电视、上网等活动,都会延迟入睡时间,打乱原有的“入睡一觉醒”节律[善世堂]。
6. 摄入兴奋剂。如可乐、咖啡、茶等饮料。
(7)躯体因素。如身体疾病不适、疼痛、皮肤瘙痒、咳嗽、发烧、发冷等。
(8)遗传因素。因家族性关系,儿童往往受到影响。
(9)以上各种原因有可能单独发生,也可综合性发生。
儿童失眠通常有三种形式表现:入睡困难、睡眠中觉醒次数增多和早醒。可以表现为三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或同时存在。
幼儿和学龄期儿童多表现为入睡困难和(或)睡眠中觉醒次数增多。
主诉入睡困难、做梦、白天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严重睡眠不足时可引起攻击行为。
(1)针对状况,施以行为治疗矫正。
(2)培养良好睡眠习惯,应自幼儿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