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儿子自理能力的下降?
我的儿子已经六岁了,从小他就热衷于自己处理各种事务,逐渐地,他培养出了许多生活自理技能。然而,自从六岁时将他送入幼儿园,同时家中又添了第二个孩子,儿子的自理能力出现了显著的下滑。突然之间,他似乎完全失去了独立性,无论是穿衣还是如厕,都需要我的协助,而且经常哭泣。起初,我以为这只是暂时的现象。没想到两个月后,他的依赖性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加严重。有时甚至连吃水果和吃饭都需要我喂他。我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我该怎么办呢?
在六岁左右,孩子可能会经历一个行为能力的“倒退期”,从一个自立的孩子变成了依赖的小宝宝。通常,孩子在两三岁时是培养自理能力的关键期,他们乐于自己完成每件事情,尽管会遇到挫折,但他们总能迅速恢复信心和动力,充满兴趣地继续尝试。
然而,到了六岁左右,孩子开始学习更多的知识,有了更多的探索欲望,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挫折感,即使已经学会的事情有时也会出现退步。特别是当家长提到家中又有了第二个孩子,孩子得到的情感关注减少,他们的安全感受到挑战,心理动力严重不足,伴随着内心深处对爱的伤感,他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带着一种预示失败的意味,常常感到挫败。而且,在寻求母亲的帮助时,他们能重新找回从前母亲对他们的关注和爱,为了留住那种被关爱的感觉,他们的自理能力开始逐渐退化。
此外,六岁左右的孩子还将经历他们人生中第一次带有责任和义务性质的学业活动,他们即将面临上小学,所有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规则、责任和期望都接踵而至,他们已经意识到生活不再只是玩耍,这让他们更加难以适应和接受。
父母要多花些时间陪孩子,多关注孩子的每一项活动,并且,注意观察分析孩子的心理活动,争取在孩子最需要帮助和支持的时候,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需求。毕竟,他虽然是个哥哥,但仍然是个小孩子,需要关心,需要陪伴,尤其需要爸爸妈妈的爱。
特别重要的一点是,父母要帮助孩子重新建立起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是可爱的,是值得爱的,而且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不必依靠父母。其实,孩子并不是不肯做事,不会做事,那些能力都在,只是心里的爱的能量没有被激活,他希望在爸爸妈妈的关注下去做事。有父母的目光的注视,有父母陪伴在身边,他才更有活力,更自信心,心里才会更踏实,也会做得更好。
因此,父母可以尽量找机会和孩子一起做事情,孩子不肯做的,就提议和孩子分工合作,比如他要求你帮他系鞋带,那你就告诉他:“如果你能先系好右脚的,我就给你系左脚的。”或者,“我先来帮你系左脚,然后,我看着你来系右脚,你一定行的!来,妈妈正在看着你呢,加油!”孩子做好之后,在寻找妈妈的眼睛时,妈妈一定要迎接住孩子的眼睛,坚定地点点头,表示孩子做得好。要注意的是,话说得要简约而清晰,缓慢一些,同时,还要特别诚恳地看着孩子的眼睛,需要的时候蹲下来跟孩子对话,千万不要图快图省事,帮助孩子重树信心时,越想省事结果越慢。
再比如,当孩子和你下完棋不想收拾棋盘的时候,你就可以对他说:“爸爸来收棋盘,你来把棋盘放到柜子里,等等我,就好。”当孩子做完时,爸爸可以摸一下孩子的后脑勺表示赞许。
很可能,你分工合作的要求会遭到孩子的反对和沉默而不合作,这时候你也不必强行执行,完全可以收回成命,耐心等待,下一次接着努力。要想让孩子对父母有信心,父母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一定要坚持住[369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