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愉快地度过晚年生活?
佛家有一句话:“无求则强”。这里的“求”,如果简单地理解为对金钱、美色等物质上的过分追求,并不完全准确。父母对孩子好,百般顺从,甚至担心他们受到伤害,但若父母将这种好意变成要求子女回报的条件,这也是一种“求”。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人们认为养育孩子是为了防备自己年老时的需要。然而,当人们一生中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没有按照预期发展时,他们往往会受到打击。
实际上,老年人也需要独立,不应该将自己的晚年幸福完全寄托在子女身上,而应该学会自己寻找快乐。
王琦教授说:
在中国,很多人从年轻时就立志要赚足够的钱,以便退休后能够安心养老;不管生多少孩子,一定要生到儿子,以便将来有人照顾自己。
但有一句俗语说得好:“靠山山倒,靠人人跑”,这句话听起来很悲观,但仔细想想,确实很有道理。
最近有一部电视剧《老牛家的战争》,讲述了一个名叫老牛的老人,他的妻子刚刚去世,两个儿子为了争夺家产,竟然将半身不遂的老牛遗弃在荒郊野外。虽然女儿很孝顺,但由于自己的生活条件也不好,也帮不上什么忙。
这充分说明了,人到了老年,有钱也没有用。因为金钱不能带来快乐,也不能为子女带来快乐。你可能想帮助大儿子,但二儿子会觉得你想把财产都留给大儿子;你想给女儿买条项链,大儿媳妇会觉得你这个公公偏心……结果你的好意,反而加深了子女之间的矛盾。
另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即便是孝顺的孩子,他成家立业之后,大部分精力都投人到创业、养家中去了,没有时间回来看你,你也不能怪他,因为他也在重复你曾经的理想:赚钱、养儿防老。
写作了《窦娥冤》的关汉卿,在一本小说里有这样一句话: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我觉得他是一个看透了人生的人,尽管做父母的生养了孩子,但是子女的命运,尽管与你有所交集,但是作为个体生命,他们的人生,仍然是父母很难干预和改变的。
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说:我们要在社会快速跳动的脉搏中找到稳压器,我们依旧要在世界的不确定性中握紧方向盘。
对老年人来说,这是一句对未来人生方向的指引,我们可以为变老做好一切准备,心理的、生理的,但是一定不要服老,仍然要找准自己的社会位罝,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过一种独立的,从内心就“闲庭信步”的生活。
具体来说,可以将对儿孙的关注,转移到关注自己的生活品质上来,不用花很多钱,比方选择睡硬板床,多铺几层褥子,选一个偏低稍长的枕头,保持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睡得好,精神才好[善世堂]。早起,出去散散步,买点菜,顺便晒晒太阳,也花点小钱,给自己买个按摩脚盆,每天用热水泡泡脚。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每天做几个蹲起,锻炼腿脚,动作一定要慢,不要让过快的血流速度冲击了心脏和大脑,以微微出汗为度。
花甲之年,作为男性象征的睾丸也会慢慢退休,经常按摩一下,或用温热水洗会儿阴部及睾丸,促进血流速度,延缓衰老。
扣齿也是很好的“运动”。
每天都想着将这些运动做一遍,再养只小鸟、小狗做宠物,没事儿就出去溜溜,生活充实了,身体也一天天强健,很多烦恼和忧虑自是不足挂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