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患病时最普遍的并发症包括因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供血不足、脑萎缩以及神经功能衰退,这些情况常常导致老年人出现意识混乱,比如在患上急性肺炎、急性心肌梗死、消化道大出血等严重疾病时。伴随疾病的高烧、脱水、电解质失衡、低血糖、休克等状况也可能引起意识混乱;此外,某些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如镇静药物,也可能导致意识混乱。主要表现为回答问题不切题、冷漠、谵妄、躁狂、昏迷等意识混乱症状,一旦这些危重疾病得到控制,上述症状便会消失[善世堂]。
根据统计数据,老年人各类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频率依次为尿路感染、肺炎、结核病、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带状疱疹、骨髓炎、菌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胆囊炎、憩室炎(特别是肠憩室炎)以及腹腔脓肿。与中年人相比,老年人感染的风险显著更高。
老年人肌肉萎缩,细胞数减少,脂肪增多,水摄入量不足,加之中枢神经系统和肺、肾等器官功能减退,对体液及酸碱平衡的调节和代谢能力降低。患发热性疾病或腹泻时易发生失水性脱水及低钠性脱水。电解质紊乱可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导致心力衰竭加重、洋地黄中毒及意识障碍。老年人体内含钾量减少,保钾能力降低,临床上常见低钾血症,但由于肾功能减退又容易并发高钾血症。
老年人在应急状态下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极高。这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和原有慢性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陈旧性心肌梗死、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患重症肺部感染后很快出现呼吸衰竭,继之出现心力衰竭、脑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及DIC等而导致死亡。
增龄使老年人患病增加,用药亦增多,药物不良反应会相互叠加,而且可以加重原有的疾病。老年人药物选用的原则是要有明确的指征、避免服用不适合的药物、药物个体化从小剂量开始、控制用药数量、尽量减少用药种类、严密监护、随时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