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改善睡眠质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其中睡眠障碍尤为突出。尽管神仙也难以提供帮助,但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自己,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干预中的认知和行为疗法同样至关重要。
自我认知
(1) 认识自己的身体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疾病可能会不期而至,与其为此忧心忡忡,不如坦然接受。这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有勇敢面对,保持坚定的信念,才能在夜晚获得宁静的睡眠。
(2) 认识自己的能力局限。虽然老年人见多识广,经验丰富,但大脑功能随年龄增长而衰退,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不如年轻人。因此,不必与年轻人进行无谓的竞争,以免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挫败感和羞辱感,从而影响晚上的睡眠。
认识他人
时代在改变,人的观念也在变,个人权利重于一切,老年人不必计较社会上别人有没有“敬老尊贤”的传统美德,反正他走他的路,你过你的桥,晚上自会一觉到天亮。
了解所处环境
大环境中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等不断在变化与冲突,这些不会因你而改变,有你不多,无你不少,不必杞人忧天,只要你去适应它,日子自然好过,晚上就不会睁眼到天亮。
按时上床,勿怕失眠而惧床;按时起床,勿因不适而赖床。
午睡有益,但时间不宜过长,以30分钟为宜[369bang.com]。最长不超过1小时。无论春夏秋冬,老年人午睡都应在胸口盖上毛中被单,因为老年人毛孔空虚,年老体弱,极易受寒着凉。每当醒后应先在床上伸伸懒腰,用手搓搓脸,神志清醒后再缓缓下床,如果此既有利血脉畅通,也能防止跌倒。
据报道,德国专家研究发现,不是每个老年人都适应午睡,如有些老年人醒来常出现头暈、头痛、心悸、疲乏等不舒服现象。还有几种人不宜午睡:年龄在64岁以上,且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人;血压过低的人;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的人,特别是脑血管变窄而出现头暈的人。这些人因为睡眠时,心率相对缓慢,脑血流减少,容易出现大脑暂时性供血不足,造成神经功能紊乱而引发其他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