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侣指出我具有过于明显的男性化思维模式
我是一个孩子的父亲,我的儿子即将步入小学。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与孩子的母亲在性格和教育观念上不断发生冲突。除了这些分歧,我和伴侣在其他方面并没有太大的不一致。每次我们发生争执,伴侣都会说我具有大男子主义倾向,过于男性化,说我独断专行,过于家长作风和强权,这可能会吓到孩子。尽管孩子表面上听从我的话,但内心并不服气,因此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她经常扮演我和儿子之间的和事佬,感到非常疲惫。当我因为工作忙碌而经常出差时,她又说我应该多陪伴儿子,否则孩子可能会缺乏男性特质,永远长不大,就像一个小宝宝。在这个时候,她就不会说我独断专行了。最近,我们经常在交流时指出对方的缺点和不足,导致全家人的心情都不好。我不知道,作为孩子的父亲,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和沟通?男性与女性的差异究竟是什么?
传统上,女性和男性的特征及思维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女性通常很感性,做事以直觉为主,想象力丰富,语言能力发达,喜欢与人亲近,内心有情感就想要表达出来。她们经常很感性地表达情绪和情感,这一点与孩子很接近。她们体贴入微地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考虑得非常细致,但较为弥散、随性、率真,全局把握能力较弱,遇到问题常常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意志力也较为薄弱,不大会决断,情绪化。
父亲同样希望孩子健康快乐、聪明,但出于男性特点,他愿意给孩子他认为最好的东西。他们认为理性、主动、成长、稳重、自立、坚强等特质更重要。男性考虑问题较为全局化,也更为长远,思维风格更为理性,注重逻辑性和现实。他们的情感较深沉,通常不喜欢表达,内心情绪起伏即使再大,外表也尽力克制,保持沉默。但他们一旦难以控制情绪时,会爆发得更为剧烈,引起“地震”,那时显得格外“脆弱”。父亲往往会担心此时孩子的一点儿耍赖的迹象会成为将来行为偏差的萌芽,所以,通常他们更注意限制和约束孩子,建立规矩,执行规矩,如果孩子不守规矩,父亲就要实施惩罚。
因此,即使感情再好,在一起生活时间长了,差异也明显,女性经常会很不习惯男性的沉默、决断和过于理性,还有家务上的粗心大意或懒惰,时间久了女性就会开始抱怨;而男性也很不能接受女性的缺乏逻辑、把错觉当现实、唠唠叨叨不解决问题,遇到挑战时扛不住事儿。这种差异一直存在着,表现在对各种事物的态度上,尤其是对孩子的教育上。
爸爸妈妈二人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观念、个性、行为习惯产生差异并发生碰撞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用心反思的人会把这个过程变得更短,很快进入相互理解和接受的阶段。如果这个阶段进展顺利,之后就是相互欣赏与交融的阶段,这几个阶段可长可短,但如果一直在指责对方的不是,这些差异的“官司”永远打不完,磨合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成就的获得。[www.369bang.com]
建议夫妇二人不断增加对对方的理解,对自己的理解,更多地接受对方,不断发现对方的优点,提出来鼓励对方。向对方学习,不断改善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优势互补,不能因为不习惯、不理解对方面随意指责对方。
尽管母亲有时会数落父亲独断专行,但心中还是承认父亲对孩子巨大的影响力,做爸爸的一定要把男性特征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孩子。在陪孩子一起外出、在家游戏、分享交流的过程中,父亲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身体的灵活和力量以及自信、勇敢、坚强、独立的特征,孩子都在无形之中模仿和学习着,孩子的生命会变得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