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难以入睡怎么办?
儿童入睡障碍及其处理建议,一直是医学领域长期讨论的话题。
定义
入睡相关性障碍(sleep-onset association disorder),指的是儿童在缺乏特定物品(如玩具)或环境因素(如开灯或关灯)的情况下难以入睡。
发生概率
研究表明,0.5至3岁的幼儿中,这一障碍的发生率在15%至20%之间[www.369bang.com]。3岁以后,发生率显著下降,成人中较为罕见。婴儿在出生后的几天内即可能出现此情况。性别对此无显著影响,但男婴的发生率略高。
发生原因
研究显示,通常情况下,临床上常见的是只有家中一名儿童出现症状。
临床表现
(1)主要特征是睡眠在某些条件存在时正常,如果没有某些条件,睡眠时的入睡或夜间醒后的再度入睡均延后。
(2)典型的案例通常是儿童在特定条件下,如吸吮奶瓶或橡皮奶嘴才能入睡,甚至不能睡在儿童床或其他床上,也不愿处于卧室内。除非熟睡,当儿童被放在床上或自己的小床时(成人则因为关闭电视或收音机)都容易醒来[善世堂]。
(3)如杲某些条件不能持续很久,如照护者不能以出现的节律和连续按孽、轻拍儿童的背部,或儿童本身不能连续有规律地吸吮橡皮奶嘴,则入睡潜伏期也延长。
处理建议
(1)本症状显示儿童的心理安全问题。先了解原因,儿童是害怕、苦恼、或缺乏安全感,使睡前警觉性非常高,难以入睡。帮助他在情绪上和身体上感到安全,对消除入睡困难很有帮助。
(2)儿童的认知亦是重要考虑因素。儿童入睡前,经常陷入一种回厥或反复一些有刺激性的事物,帮助他作正面的思考,如根据儿童的年龄或倾向,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意念和自我催眠的方法,或进行系统放松训练。
(3)对有分离焦虑的儿童,父母或大人要设法,最好在儿童的房间里睡1~2周的时间,让儿童情绪稳定,安全有了保障,然后使其迅速入睡,慢慢地形成习惯。
(4)如果非要某种物体(如吸吮橡皮奶嘴)方能入睡,可利用行为治疗的减敏法,逐次递减吸吮时间,最后完全脱离设限物体。
相关性睡眠障碍通常至成年后会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