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大健康
养生知识大全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做得对吗?[养生知识]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做得恰当吗?

妈妈教导分享

每天晚饭后下楼玩耍,已经成为我和望仔的固定活动。前几天,爷爷已经修好了望仔的小自行车,并把它放在了院子的车棚里。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做得对吗?

饭后,我们刚走出家门,望仔就迫不及待地想要骑上他的自行车。楼下已经有三个小朋友在骑车玩耍。望仔刚骑上不久,住在我们前面的一个小姐姐走过来对我说:“阿姨,我想骑他的自行车,和别人比赛,看看谁骑得快。”

我一直教育望仔要懂得分享,所以没有多想就答应了。但是,望仔现在自我意识很强,我必须得到他的同意。于是,我告诉望仔小姐姐的想法,并问他是否愿意让姐姐骑。望仔坚决地回答:“不行,这是我的自行车,我正在玩呢!”“但如果姐姐有好玩具,她也会让你玩的。”“不行,我还没玩够呢!”无论我怎么劝说,望仔就是不愿意,而那个小姐姐还在耐心地等待。

我注意到元元的自行车停在前方,那是一辆两轮自行车,显然是大孩子骑的。为了满足小姐姐的愿望,我征得元元的同意后对望仔说:“你骑这个大车子,让姐姐骑你的小车子,好吗?”这次望仔爽快地答应了。骑上去后,他还不停地自言自语:“我的车子真大!”小姐姐如愿以偿地骑上了望仔的自行车,高兴地去追其他小朋友了。因为这是一辆两轮自行车,加上车子大,我必须扶着望仔走。

望仔的妈妈对教育孩子学会分享的重要性有着清晰的认识。在小姐姐提出借自行车时,她能够及时地实施分享教育。要培养孩子学会分享,父母首先需要认识到分享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懂得分享的孩子比不会分享的孩子更加细腻、体贴和敏感,他们更能够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他们重视分享带来的更深层次的快乐,比如从别人的快乐中获得更多的乐趣,也更容易受到朋友的欢迎,建立更深的友谊,并更好地适应社会。可以说,望仔妈妈的教育观念非常宽广和大度。

在培养分享好习惯的意识引导下,望仔妈妈及时发现了教育的机会,想要借此培养望仔的分享能力,这种初衷是好的。但是,望仔妈妈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自行车的真正主人是望仔。妈妈应该让小姐姐自己去和望仔沟通,而不是在未经望仔同意的情况下先答应小姐姐,然后再去找望仔商量,这样给自己和望仔都造成了被动局面,感觉有些骑虎难下。虽然望仔似乎很痛快地答应了妈妈的建议,骑上了元元的自行车,但望仔很快就会发现,大自行车并不好骑,而且他也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在妈妈的恳求下,以及妈妈的建议下,才一时冲动答应的。这可能会在望仔和妈妈之间产生微妙的不和谐,也为将来向小姐姐要回自行车留下了更多的麻烦。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做得对吗?

妈妈教导分享的后续。

  原以为那位姐姐玩一会儿就会主动把车子还给我们,可没想到,她绕着我们楼转了很多圈后,还丝毫没有要还的意思,而望仔又想玩他的车子了。出于无奈,我只好向那位姐姐要回自行车,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位姐姐居然说:“阿姨,我还没玩够呢,让我再玩一会儿吧!”“你的车子呢?”我问她。“我的车子在家呢,妈妈说麻烦,不让我拿下来玩。”“可是弟弟也想玩他的车子了,你看这个车子这么大,他根本骑不了。”“阿姨,让我再玩一会儿吧!”“好吧,你再骑一圈,阿姨和弟弟在这里等你。”等又转了一圈回来,这位姐姐依然不大愿意还给望仔,最后还是我硬给她讲道理,才把车子还给望仔。

  望仔妈想教孩子学着跟别人分享,这种良好的愿望一定要保持下去,但为什么这次分享显得这样不顺利,有些滞涩呢?还是以上谈到的原因:妈妈太过于主观主动了,结果,她和儿子最后都被动了。

  谁应该是分享的主角呢?应该是车子的所有者望仔,妈妈在培养望仔与人分享的过程中,母子二人是教与学的关系,而任何的教育教学都要双方互动下才能够实现教学相长,尤其是学习的人要有主动的愿望。虽然妈妈在这次分享过程中主动示范,但似乎更像是她一个人在承担着好几种角色,分别代表着望仔的需求、小姐姐的需求和一个权力过大心力过用的裁判角色。不过,这次行为是对培养孩子分享能力的宝责实践,无论如何是很有意义的,但望仔妈一定要在分享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与人分享的规律。

  面对这样的困惑,妈妈该怎么做

  望仔长这么大以来,我们还是头一次碰到这样的小朋友,我不知道该怎样向望仔解释当遇到这种情形时,还该不该与人分享?也不知道当着望仔的面向小朋友要回属于他的玩具这种做法,是对?还是不对?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做得对吗?

  不是所有的情形都要训练孩子与人分享。

  在孩子玩在兴头时最好不要建议孩子与人分享。至少要孩子的游戏需求得到较大的满足之后,玩具富余出来了,放在一边,有人借,孩子的分享愿望才更容易生发出来,结果也会更圆满更有利于下一次分享行为的发生。望仔已算是很配合妈妈很通情达理的宝宝了,对这样的宝宝父母其实要更注意维护好孩子内心的需求。[www.369bang.com]

  对于妈妈以一种较为“硬”的讲道理的方式强行要回望仔的玩具并无大错,因为毕竟对方也是一个需求较为强烈的孩子,如果一味任由她玩下去恐怕一直要不回来。本来这次分享也是望仔妈的初步尝试,只要不经常代替望仔出面解决问题就好。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善世堂 »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做得对吗?[养生知识]

专业大健康养生知识大全-善世堂

赋予生命活力,探索大健康之旅!在养生天地里,每一刻都是自我呵护的时光。我们致力于带给你前沿的健康资讯,专业的养生指导,让每一天都充满生机与希望。

养生知识微信咨询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首页
微信yyds2488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