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心理行为特征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科学,它涵盖了心理活动的过程(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老年心理学不仅仅关注老年人群体,而是研究从成年到老年整个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重点研究的是人生后半段的老年心理特征。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包括认知特征、情绪特征、意志行为特征及个性特征。心理状态不仅反映生理状态,也对其产生影响。许多老年疾病不仅与器官组织的病变有关,还与心理因素、长期紧张焦虑情绪有关,如老年人的高血压、胃溃疡等。老年人的心理因素对老化过程、健康长寿、疾病治疗都有重要影响。
认知功能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注意力等方面。认知功能是人类有意识的精神活动,在清醒状态下始终存在,从简单的自我和环境识别、感知、理解、判断到复杂的数学计算。
认知功能分为四个方面:①接收功能,即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接收外界信息;②记忆和学习功能,即记忆、保存和再认信息;③思维功能,即对记忆信息的即时和长期再现,并进行组合和关联;④表达功能,通过语言、身体或情感行为来表达。认知功能包括记忆、计算、时间和空间定向能力、结构能力、执行能力(包括计划、启动、顺序、操作、反馈、抽象、决策和判断等)、语言理解、表达及应用等。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会减退,包括感知觉(如视觉、听觉)、记忆能力(尤其是近期记忆)、思维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减退。智力方面的减退主要表现为流动智力的显著下降。
视觉和听觉:随着年龄增长,视听器官的功能会衰退,其中听力的衰退比视力更为明显。高频听力损失尤为显著[369bang.com]。视听功能的减退限制了老年人的活动,减少了社交,使他们倾向于局限在家庭的小范围内,容易产生孤独、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当视听功能严重减退时,容易产生否认心理,甚至出现猜疑和人格偏执现象。
味觉和嗅觉:随着年龄增长,味蕾数量减少,75岁以上老年人的味蕾数量比30岁的年轻人少三分之一,导致味觉迟钝;嗅黏膜萎缩导致嗅觉功能减退,容易出现食欲减退。因此,应该重视老年人的饮食色彩、香气和味道,并进行适当的调配。
皮肤感觉:包括触觉、冷热觉和痛觉,都会有所减退,因此容易受伤和烫伤。由于痛觉阈值的升高,往往会导致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延误。
平衡感:明显减退,容易发生跌倒等意外伤害。
记忆是过去经历的事件在人脑中的反映,即回忆以往经验的过程。老年人对刚看过或听过的、当时在脑子里留下印象的事物记忆较好,而将其内容变成保持时间长的、储存的信息能力较差。
当学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眼前时需要辨认出来即为再认,如刺激不在眼前需要再现出来即为回忆。老年人再认能力较好,但回忆能力较差。如久未见面的朋友意外相会时,非常熟悉对方的面貌,但就是记不起对方的姓名。老年人机械记忆能力较差,对有逻辑联系和有意义的内容记忆较好,尤其是对一些与自己工作和生活有关的重要事情记忆保持较好。
一般来说,思维老化出现的时间较晚,与自己熟悉的专业有关的思维能力在年老时仍能保持。但是老年人在概念学习、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也有所减退,尤其是思维的敏捷度、灵活性、流畅性和变通性均下降。
由于器官系统的老化,老年人学习新知识和接触新事物的能力较年轻时有所降低,社会适应能力也有所降低。值得提出的是,老年人普遍缺乏柔韧性,从而影响操作能力,对事物往往不能进行准确的评判。
由于记忆减退和反应缓慢等原因,说话、阅读和书写的速度减慢,词语流畅性降低,往往说话不利落,话到嘴边说不出来,说话或写字时找词困难或提笔忘字等。语言的流畅性是语言能力的一种表现,随增龄而受明显影响,可作为老化的指标。
老年人的情绪体验往往有增强和不稳定的特点,易兴奋、激动和与人争吵,遇事易担忧和焦虑,一旦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不易很快平静下来。有时老年人的孤独、抑郁、兴趣索然被误诊为痴呆。
所谓人格是被以性格为核心,包括先天素质和后天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综合影响所初步形成的气质、能力、兴趣、爱好、习惯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老年人的人格变化多为主观、敏感、多疑和固执,部分表现为偏执、孤独和冷漠。
因为感知综合判断能力的减退,老年人对刺激的反应常表现迟钝、动作缓慢、迅速应变能力较差,故易发生各种意外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