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儿已经四岁多了,各方面的发展都还算不错,但有一个问题让我感到有些困惑。除了特别黏她的外婆之外,无论是谁回到家里,或是来到我们家,她都会表现出短暂的亲昵,之后就会自己去玩耍,即使是其他小朋友来访也是如此。如果爸爸出差一段时间没见到她,她有时会说想爸爸了,但当爸爸打电话让她说话时,她却坚决地摇头不愿意说。几天不见爸爸,知道爸爸要回来时她会非常兴奋,嘴巴说个不停,一见到爸爸就扑过去又亲又笑,爸爸也很开心,两人亲密无间。但没过多久,可能还不到半小时,她就不再那么亲密了,把爸爸晾在一边,自己去看电视或画画去了,这让她的爸爸感到有些失落。如果我出差一段时间不回家,见到我之后她也会表现出一些亲昵,但似乎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思念。我想请教老师,我女儿的这种表现是否正常,还是说她在情感上有些冷漠?
在幼儿阶段,孩子们通常会表现出强烈的依恋情感,尤其是对他们主要的照顾者,无论是妈妈、奶奶、外婆还是保姆。孩子们对主要照顾者有着强烈的依赖,这种依赖不仅仅是情感上的,更是生活上的依靠。他们的情绪和情感表达与需求紧密相关,当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会感到满足和快乐,反之则可能会表现出不高兴甚至发脾气。如果主要照顾者暂时离开,孩子们会在短时间内感到极度的不安和不适,他们会哭泣、发脾气、情绪低落,不断地念叨着希望照顾者回来,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饮食、睡眠和日常生活规律。[369bang.com]
除了对主要照料者有深深的依恋以外,幼儿对其他人的情感仍然在发育过程中,特点也较为外显,即使很喜欢的人,包括爸爸妈妈,他们表达情感的时间也较为短暂。何况现在的父母们又都比较忙碌,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可以与孩子相互交流的信息也较少。同时,幼儿期间的孩子对于玩具、看电视、游戏活动的兴趣更浓,于是,见过父母一些思念之情得到慰藉补偿之后,他们很快就把注意力把转移到其他游戏活动上去了。
虽然孩子有老人照顾,但幼儿期间父母的深度而有效的陪伴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老人通常以照颐孩子的生活为主,而在感知觉动作发展和体能发育、与人交往的态度和能力,还有学习科学知识及智力训练、个性社会性培养等方面都需要年轻父母的陪伴、培养与引导。
而且,老年父母养大的孩子多少都自理能力较差,在人际交往时表现得被动和胆怯,安全感不足,不自信,遇到挑战容易退缩,身体灵活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不足,在家里任性依赖,对老年父母不尊重。这样对孩子健康的情感发育极为不利,所以,年轻父母一定不能错过在孩子幼儿期间与之亲密相处交流的关键期,多抽出时间与孩子用心沟通。